发表时间:2025-09-12
隧 道防火 涂料施工设计需以 “保障隧道结构安全、延长火灾耐受时间” 为核心,严格遵循行业规范与工程实际需求,从设计依据、涂层参数、工艺流程、环境适配等方面明确规则,确保涂料施工后能满足防火性能要求。
设计依据需贴合规范与隧道特性,施工设计必须以国家与行业标准为基础,核心参考《公路隧道设计规范》(JTG D70/2-2014)、《隧道防 火涂 料》(GB 28374-2012)等文件。需根据隧道类型、通行车辆特性确定防火等级 —— 例如公路隧道若日均货车通行量超 30%,防火涂料耐火极限需≥2.0h;同时结合隧道衬砌结构选择适配涂料类型,混凝土衬砌优先选膨胀型防火涂料,钢构件需选粘结强度高的超薄型防火涂料,避免与基材适配不当导致涂层脱落。
涂层参数设计需精准匹配防火需求,厚度与涂刷方式是关键。涂层厚度需按耐火极限计算确定,如耐火极限 1.5h 的混凝土隧道,膨胀型防火涂料干膜厚度需≥20mm,超薄型需≥3mm,且厚度误差需控制在 ±5% 内,避免局部过薄影响防火效果;涂刷方式需根据涂料类型选择,溶剂型涂料宜采用喷涂,水性涂料可刷涂或滚涂,且需分多遍施工,每遍厚度不超设计总厚度的 1/3,间隔时间按涂料说明书执行,防止单次涂刷过厚导致开裂。此外,需在隧道拱顶、侧墙等不同部位差异化设计:拱顶易受水汽影响,需增加 1-2 遍封闭底漆,侧墙靠近车道处需提高涂层耐磨性,可添加石英砂增强表面硬度。
施工工艺设计需兼顾安全与效率,流程规划要科学。施工前需设计基材处理流程:混凝土衬砌需打磨平整,清除浮灰、油污,裂缝宽度超 0.2mm 时需用环氧树脂修补;钢构件需做除锈处理,涂刷防锈底漆后再施工防火涂料。施工过程中需设计通风与防尘措施,隧道内需保持通风量≥3 次 / 小时,避免溶剂型涂料挥发气体积聚,同时采用湿法作业或安装防尘设备,减少涂料粉尘污染。施工顺序需按 “从下到上、分段推进” 设计,先施工侧墙下部,再推进至侧墙上部与拱顶,每段施工长度控制在 10-15m,避免跨度过大导致涂层养护不均。
环境与养护设计需保障涂层稳定性,施工环境参数需严格控制。温度需在 5-35℃之间,低于 5℃时需采取升温措施,高于 35℃需避开正午高温时段,防止涂料固化过快;相对湿度需≤85%,雨天或隧道内有渗水时禁止施工,需先做好防水处理。养护设计需明确养护周期:水性涂料养护时间≥7 天,溶剂型涂料≥5 天,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或人员触碰,避免涂层受损;同时设计后期检测方案,施工完成后需抽样检测涂层厚度、粘结强度,确保符合规范要求。
此外,施工设计还需考虑应急场景,隧道内需预留消防设施安装位置,防火涂料施工时需避开设施接口,确保不影响消防设备正常使用;对于长隧道,需分段设计施工与验收节点,每段验收合格后再推进下一段,避免整体施工后出现问题难以整改。总之,隧 道防火 涂料施工设计需以规范为纲、以实际为基,通过精准的参数与流程设计,确保涂料发挥防火效能,保障隧道运营安全。